刘和青是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瀛湖镇跃进村人。跃进村是个不到300户人的小村子,位于汉江南岸一座名为“豹子崖”的半岛上。这里的村民在过去大多以打渔、养鱼为生,刘和青就是其中的一员。
“我们这村子是个移民村。”今年已经51岁的刘和青讲起了昔日旧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安康水电站的建设,下游的村民纷纷搬迁至上游。水电站大坝合闸蓄水之后,水库就成为了现在的瀛湖。搬迁而来的人口并入了瀛湖两岸的村庄,镇名也改为瀛湖镇。”
资料显示,瀛湖周长540公里,总面积102.8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77.8平方公里,素有“陕西千岛湖”之称,是独具秦巴汉水自然风光的省级风景名胜区,也是国家南水北调工程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我们村子所在的这个半岛属于巴山余脉,地势高,石头多,开垦出来的土地都是梯田,土层也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种地收入低,只能在汉江上打鱼,维持生计。”刘和青说:“当时瀛湖镇二十多个村子算下来,估计有近上千号渔民。”
“刚开始是在江面上打鱼,后来鱼少了之后就开始网箱养鱼。”刘和青说,由于汉江的水质好,产出的鱼特别受市场欢迎,不少村民也因养鱼逐渐宽裕起来。然而,随着网箱养殖大规模发展,由于大量投肥投药投喂饲料,导致瀛湖库区水质持续下降。
为确保“一江清水永续北上”,2017年年底,安康市启动实施了瀛湖网箱养殖清理整顿规范工作,陆续对瀛湖库区3万多口养殖网箱全面取缔。2020年,陕西省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活动在瀛湖全面启动,非法养鱼、捕鱼行为被全面打击,汉江安康流域为之焕然一新。
随着“十年禁渔”的深入推进,村里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岛上本就不多的田地也大多荒芜,刘和青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带领村子里剩余不多的村民解决生计问题,他毅然挑起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多方奔走谋划全村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在2022年的“安康市烤烟大田移栽现场会”上,刘和青了解了烤烟种植的条件和收益后,专程邀请在会上发言的汉滨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的技术员李佰财到跃进村“把脉问诊”,得出的结论是,瀛湖镇非常适合发展烤烟产业。
“瀛湖镇的水热条件好,光热充足,土壤含沙量高,水源充足,是烤烟种植的优生区。”李佰财考察后的结论不仅振奋了刘和青,更是让瀛湖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实在是太好了,这下我们村产业发展有了新路子!”刘和青高兴地说。
“当时了解到实际情况后,我们就立即向汉滨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提出技术支援申请,并组织安排刘和青等十多位村党支部书记到安康市各个烤烟种植大镇考察学习先进经验。”瀛湖镇镇长马世钰介绍。
参观学习结束后,刘和青牵头在村子里成立了“青溪怡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发展种植了近百亩烤烟。
“万事开头难。开始试种烤烟时,汉滨烟草局从种植到烘烤全流程给予我们‘保姆式’的服务,还配套起垄机、旋耕机,实现了机械化种植。”刘和青说:“烤烟种植不仅收益可观,更关键的是从移栽到烘烤的全流程吸纳了村子里的闲散劳动力,让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务工。即便除去用工、肥料等各种支出,烤烟种植的收益也比以前养鱼更好。既保护绿水青山,又带来金山银山。”
经过三年的发展,瀛湖镇政府烤烟种植规模1100多亩,培育烤烟家庭农场9个,实现收入450余万元,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近150人。
“变化的不仅仅是村民的钱包。”刘和青介绍,近年来,瀛湖镇对跃进村整体实施了集中安置,原本零散分布在半岛上的居民住进了焕然一新的新居;枇杷、桑叶、茶叶等特色产业的层次化发展让村民收入更加多元化,抗风险能力更强。
“生态好,稳得住,能致富。”刘和青表示,随着烤烟产业的持续发展,跃进村这个曾经半耕半渔、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薛娟 张常宪 许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