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安装叮当作响,瓷砖铺设井然有序。最近几天,在安康市平利县长安镇双杨村卫生室建设现场,工人们正紧锣密鼓进行收尾工作。“6月开工,8月底就能交付!”村党支部副书记王坤林语气里透着自豪,“到时候咱村民看病的环境可就大不一样啦!”
在平利县,一座座崭新的公有产权村卫生室正拔地而起,成为乡村振兴路上最亮眼的“健康哨所”。就在一年多前,平利县不少村卫生室还挤在租来的民房里——“面积小、功能乱、设备旧”是普遍痛点。
从2024年起,一场“卫生室升级行动”彻底改变了局面。平利县在推进公有产权卫生室建设过程中,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确保每个卫生室都达到标准化要求。在选址上,优先考虑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位置;在设备配置上,统一配备基本诊疗设备和应急救治设备。新建的村卫生室不仅承担常见病诊疗功能,还开展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等公共卫生服务,成为守护村民健康的多功能阵地。
“过去在老房子看病,诊断、拿药、打针全挤在一间屋,现在是‘四室分开’!”平利县城关镇龙头村的村医罗刚站在120平方米的新卫生室里笑意盈盈。诊断室、治疗室、留观室、药房分区清晰,设备齐全,白墙明亮,“我们村医干起活来更有底气了!”
标准化建设的卫生室不仅改善了就医环境,也提升了村医的职业尊严和服务水平,村民对小病的诊疗信任度明显提高。前来就诊的村民曹炳芝感触更深:“从前看病得凑合,现在环境干净设备新,一进门就非常舒心。”
真金白银的投入背后是民生温度的提升。2024年至今,平利县已投入2100万元,建成公有产权卫生室72个。到今年10月底,还将有42个新建卫生室集体“上线”,这意味着更多村民能在村头巷尾享受到规范、舒心的医疗服务。
随着公有产权卫生室陆续投入使用,平利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越织越密,初步形成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的分级诊疗格局。
“下一步,我们还将推进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与县级医院实现远程医疗对接,让村民在村里就能享受到县级专家的诊疗服务。”平利县卫生健康局局长刘柱表示。(陈力 宋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