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不仅定义了气候、划分了植被、蕴藏了生态,是不折不扣的自然基因库,更借助一条条向外交流、交融的古道,形成铭刻华夏历史的文明“储存盘”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郑昕
展开中国地理版图,一条仰观西极、俯啜东海,绵延1600多公里的“巨龙”雄踞华夏中央,这就是秦岭。自古被称作“天下之大阻”,但河谷与山间绵延的一条条古道,如一根根细绳将中原、河湟、巴蜀、荆楚等文化板块紧紧串在一起。
秦岭是不折不扣的自然基因库,也借助一条条向外交流、交融的古道,形成铭刻华夏历史的文明“储存盘”。
秦岭深处星罗棋布、延绵不绝的石刻、雕塑、栈道,与此区域内出土的国宝重器,成为藏在时间褶皱里的文明交融印迹。

汉中市博物馆馆藏《石门颂》摩崖石刻拓片(资料照片)汉中市博物馆供图
独树一帜的城洋青铜器
处于沟通秦岭南北的重要地带的汉中,是入蜀出川的咽喉,千年以来成了众多文物“集散地”。
秦岭腹地陕西城固县、洋县,上世纪50年代至今出土了700多件青铜器,部分器物因具有中原与地方特色融合的特征而独树一帜,被单独划为“城洋青铜器”类型。
这其中,有恢宏庄重、明显带有殷墟风格的尊、罍、鼎,器物上所饰的兽面纹、云纹、连珠纹等是中原商代青铜器上的典型纹饰。
典型如城固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商兽面纹铜罍。这个高51.2厘米、面宽15.3厘米的器物,方唇,直颈,圆肩,弧腹,凹底,肩两侧施牛形首一对,背面腹下部有一羊首鋬,盖、颈四面各施一道扉棱,盖和握手皆饰倒置卷角饕餮纹。肩部两面各饰一高浮雕,卷角为两部分,上部为涡纹间饰夔纹,两面各有五个涡纹。
城洋青铜器并非完全照搬商文化的同类器,而是在某些容器中加入了本地或周邻地区的文化因素,如颈部饰弦纹、肩部有立鸟装饰的高圈足尊与四川、湖北和湖南等地的铜尊相近。最具代表性的是造型夸张奔放的青铜面具,与四川三星堆和江西大洋洲商代墓葬出土文物相类似,展现了商周时期跨区域的文化互动。

商兽面纹铜罍(资料照片)城固县博物馆供图
刻在悬崖上的历史
从关中平原向南深入秦岭的四条古道,和从巴蜀地区向北部大巴山延展的三条古道,“收束”在汉江上游的陕西省汉中市。
作为古代连接关中平原与汉中盆地的重要通道,古褒斜道上曾伫立着不少石刻。其中,代表着汉魏隶书艺术最高水平的“石门十三品”摩崖石刻,如今陈列于汉中市博物馆的专题展厅。
“自南自北,四海攸通”,这是镌刻在一级文物、东汉《石门颂》(又称《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碑石上的一句,不仅对秦岭的宏伟叹为观止,更称颂对开凿石门栈道者的功绩。
《石门颂》原碑通高2.61米,宽2.05米,全文655个字,劲挺有姿、浑厚自然,笔画、结构变化丰富。清代文人张祖翼曾称其“雄厚奔放之气胆怯者不敢学,力弱者不能学也”。
“《石门颂》与位于故道(陈仓道)上陕西省略阳县的《郙阁颂》、甘肃省成县的《西狭颂》并称为‘汉三颂’,皆为一级文物。它们不仅题刻时间相近,且都刻于古道峭壁之上,历代都有书法、石刻爱好者前来观摩。”汉中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略阳县委党校高级讲师高晓静说。
通往世界的文化地理坐标
秦岭古道上,有一处世界文化遗产——位于陕西城固县的张骞墓。1938年,西北联合大学考古委员会组织师生于此开展了陕南地区史上第一次科学考古活动,在张骞墓中发现有“博望”字样的封泥,综合研判证实墓主人为张骞。
封泥是中国古代用于封缄文书并加盖印章的泥质物品,在秦汉时期盛行。如今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这件封泥为一级文物,基本呈正方形,长约2.2厘米、厚约0.4厘米。封泥上字迹已模糊不清,但兼有篆、隶风格的笔画刚劲,古拙之气扑面而来。
西北大学西北联大与大学文化研究院院长姚远告诉记者,“博望”二字是对张骞传奇一生的总结,更是中华民族锐意进取、吐故纳新的写照。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人通过这条通道向西域和中亚等国出售丝绸、茶叶、漆器和其他产品,同时从欧洲、西亚和中亚引进宝石、玻璃器等产品。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桑养蚕和生产丝织品的国家。1984年,陕西安康石泉县谭家乡的村民在石泉县前池河河道里挖沙、淘金时发现西汉鎏金铜蚕,体态为仰头或吐丝状,颈背部刻出形凸线纹,腰背部横刻两道凸纹,尾部向背部翘起,腹部素面无纹,制作精致、造型逼真,这是中国国内首次发现鎏金蚕,作为一级文物,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
据《石泉县志》记载,汉代时此地的养蚕缫丝业达到高峰。大的作坊均为官府经营,织工多达数千人,生产的丝织品颜色鲜艳、花纹多样、工法精致,并沿着秦蜀古道中的子午道运往长安并远销西域。
鎏金铜蚕的发现印证了县志记载,表明石泉地区在汉代的养蚕活动已经形成相当规模。
汉中市汉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梁中效说,从经济史角度看,秦岭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连为一体,成为陆上丝绸之路与唐蕃古道、茶马古道等对外交流大通道的交汇点,也是茶叶、丝绸等的生产基地。人员物资流动频繁,加速了文化上的融合,造就了千年文脉。
“作为地理分界线,秦岭在历史上的主题是融合和贯通,不只把不同文化板块兼容并蓄,更像一个文化高地向外辐射的通道,形成一个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的文化地理坐标。”梁中效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