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安11月25日电(詹乐游)在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进程中,陕西以绿色能源为核心纽带,构建起生态保护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的发展格局。陕投集团深耕绿色能源领域,为西部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国企动能。
超级充电宝:电网“稳定器”与新能源“消纳池”

“我们电站就是电网的‘超级充电宝’,既能消纳富余新能源,又能保障电网稳定!”陕西水电佛坪抽水蓄能有限公司工程部主任张荣兵介绍。
陕西佛坪抽水蓄能电站是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规划重点项目,项目主体工程于2024年12月10日开工,总工期预计69个月,计划2029年底全面投产发电。
佛坪抽水蓄能电站的“充电”与“放电”,藏着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的关键。“当风电、太阳能充足时,电网电量富余,我们就用可逆式机组将水抽到上水库存起来;用电高峰期,再放水发电,把势能变回电能。”张荣兵解释,这种运行模式,让电站每年能消纳陕西富余风电、光伏发电量约10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3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8.3万吨。
“作为‘超级充电宝’,电网需要时,我们也能快速启动机组补电。”张荣兵说,电站通过容量电价补贴和峰谷电价差结合的模式盈利。“佛坪距离西安负荷中心近,输电损耗小,能精准对接用电需求。”
据悉,项目投运后年发电量将达14.36亿千瓦时,为陕西乃至西北电网提供调峰、调频、紧急备用等全功能服务。
荒坡变电站:清洁能源的生态新篇

“大家所在的这片光伏区,2022年还是荒坡,现在每年能发1.4亿度清洁电!”陕投商洛清洁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井涛指着商洛市商州区100MW光伏电站里整齐排列的光伏板,介绍着项目的“蜕变”。而这背后,是陕投集团探索“生态优先、协同发展”的清洁能源路径。
“商洛地处秦岭腹地,我们选光照好的南面荒坡建电站,坚决不碰优质耕地、不毁密集植被。”井涛铺开光伏区三调图说,一期电站的效益已清晰显现,每建成100兆瓦光伏电站,每年能节约标煤4.2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1.76万吨。
陕投商洛清洁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晓伟回忆,2021年底公司申报一期100兆瓦光伏电站时,就定下了“不破坏生态、只激活价值”的原则。2023年项目并网至今,已安全平稳运行两年,成为陕西首个全容量并网的山地大型新能源项目。
“商洛市镇安县有11.8万多亩老旧茶园,我们计划在茶园中架设光伏板,建‘茶光互补’生态休闲观光示范园。”对于未来的发展布局,许晓伟信心满满。
智慧化清洁燃煤:技术升级赋能区域发展

“截至10月底,项目已完成投资37.2亿,烟囱、间冷塔都已到顶,近期就能推进厂用系统受电!”在商洛发电二期项目现场,陕西商洛发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党军的话,透着项目推进的紧迫感。作为陕西省“十四五”重点项目,总投资约55亿元的2×660MW工程,正以“清洁化、智能化”升级,改写人们对燃煤发电的认知。
让燃煤发电变“绿色”,技术革新是核心。“同类型机组里,我们耗煤更少,排污量也更低。”陕西商洛发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郝福龙拿起一张环保数据图介绍,项目采用“环保做加法、系统做减法”模式,主要设备、管道基本实现国产化,“不用依赖进口,成本降了,技术自主可控了。”
而智慧管理的赋能,也让项目建设实现“快而稳”的推进。“我们上线了基建工程多方协同系统,进度、质量、投资都能实时管控。”郝福龙举例,以前各部门报数据要反复核对,现在系统自动汇总,“比如锅炉受热面吊装,系统能预警进度偏差,我们及时对进度作出调整,确保双机按期投运。”
项目的“引擎效应”,更体现在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上。“二期项目投运后,公司4台机组年发电量达120亿千瓦时。”党军算了笔经济账,项目将新增200个专业岗位、300个辅助岗位,“还能带动产业链下游企业落户,形成‘能源+产业’的生态圈。”


